消除歧视,世界艾滋病日,专家为“艾”发声-云顶国际yd
欢迎订阅《信阳手机报》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/月 不收gprs流量费
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为响应我国“共抗艾滋,共享健康”号召,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,万孚健康、京东健康公益支持的“为‘艾’发声”公益活动正式上线。基于“不小心感染了hiv怎么办”、“ 艾滋病有那么可怕吗”等热门议题,该活动从万孚hiv试纸的用户评论中选取真实故事,邀请中国疾控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曹宁校、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推荐专家高晶、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马萍、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“健康科普进万家”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彭运平四位专家来亲声讲述并予以回应,旨在破除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,提升防治hiv的科学认知。
不小心感染了hiv怎么办?
“我是去年感染的hiv。当时买了3盒试纸检查,结果每条试纸都是浅浅的两条杠,均为弱阳性。看到结果愣了半小时,后来去医院确诊、开药,今年是吃药的第二年。以前也认为hiv离我很远,但是现在却觉得这么近,奉劝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,还有,一定不要有高危行为。”这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发表的确诊经历。
中国疾控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曹宁校副教授表示,hiv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4-8年,未被诊断发现的hiv感染者,特别是急性期感染者是导致hiv感染传播的重要原因。研究表明,美国约1/3以上的hiv新发感染来源于已感染hiv但未被诊断发现的感染者。而艾滋病期是hiv感染后的终末阶段,可表现为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。对个体而言,及早发现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,可以尽快降低病毒载量、缩小病毒储存库。及早治疗还可以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,不仅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,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,延长生命。有研究显示随着近年来治疗覆盖率不断提高,艾滋病相关的发病和死亡主要出现在晚发现的感染者。
同时,知晓hiv感染状况可促使个体控制高危行为。及时检测发现hiv感染孕妇,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降低婴儿感染风险。在我国,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,均建议“发现即治疗”,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。
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hiv?
“七月有过一次高危行为,之前的结果是阴性但还是不放心,稍微感冒或是咳嗽一下,都能把自己吓坏,天天都是煎熬。检测时,作为一个大老爷们竟然一边哭一边等结果。15分钟的结果,阴性。那次高危行为距今已经过去120多天,应该没事了。今后避免高危行为,也祝大家必阴。”一名曾因高危行为而多次检测的用户这样写道。
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马萍表示,根据《扩大艾滋病检测促进早检测专家共识》的建议,发生过自己不确定是否安全的性行为,担心有感染hiv的风险,可考虑至少检测一次。共用针具注射毒品、商业性行为和msm等持续具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。多性伴或有新性伴的性活跃msm等具有更高感染风险的人群应每3~6个月检测一次。
此外,性病或病毒性肝炎确诊的人,怀疑或确诊患结核病的人、临床体征或症状提示hiv感染的门诊患者、最近有hiv暴露或担心有过暴露的人,不论之前是否做过检测,都需要再次重复检测。
关于hiv抗体检测的窗口期,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“健康科普进万家”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彭运平女士解释道,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是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,存在检测的窗口期,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、抗原或核酸的一段时期。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-12周。需要提醒的是,艾滋病的确诊必须由相关部门出具报告,网购试纸检测只是初筛,如结果是阳性或不放心,要及时去医院或疾控进行确证或复核试验。
艾滋病有那么可怕吗?
“不知道何时开始,我开始胡思乱想,怀疑自己感染hiv,严重‘恐艾’。我和朋友出去吃饭都下意识地和他们拉开距离,与别人说话也会想着躲开,甚至被蚊子咬了都要郁闷很久。是的,这就是我在‘恐艾’,恐到干扰正常生活。我现在打车、骑共享单车都要用手摸一摸。我从没有过高危行为,但就是很怕。”一名‘恐艾’人士如是说。
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推荐专家、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委员高晶表示,艾滋病从1981年发现第一个病例,到现在已经40年了。人类对艾滋病的恐惧由来已久,hiv主要经性传播,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种脏病,是因为患者不老实,导致偏见和歧视。
日常生活接触并不会导致被感染,恐艾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,关键是不能过度,要相信科学,尝试转移注意力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如果不幸确诊感染,出现否认、妥协和抑郁等情绪也是完全正常的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:
世界艾滋病日
the world aids day
1、首先,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开始治疗,定期复诊,跟其他慢病类似,艾滋病可控。
2、远离网上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负面能量,必要时求助医生,包括精神心理科。也可以与值得信赖的家人朋友或加入支持团体谈论你的感受,排解压力。
3、作息规律,不熬夜,免疫力跟睡眠息息相关。
4、适当运动,增强体魄。
5、培养兴趣爱好,帮助缓解压力。也可以考虑学习放松方法,如冥想、瑜伽或深呼吸。
6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最后,帮助患者建立生活信心,周围人的支持非常关键,让我们一同拒绝歧视和排斥。

报晓风
信阳日报微信
掌上信阳微信
信阳日报新浪微博
信阳日报腾讯微博
请您文明上网、理性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。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。